学校足球场(校园足球改革场地稀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校园足球改革场地稀缺,以及学校足球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中国足球现状

1、多项政策明确提出2020年足球场地建设目标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是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足球场地建设是竞赛开展和人才培养必要的硬件保障,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加强足球场地建设管理是十项重要工作之一。其中第一条便是扩大足球场地数量。《总体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全国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刚性要求,由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公园、林带、屋顶、人防工程等,建设一大批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创造条件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要求。

同时,对足球场地建设予以政策扶持。对社会资本投入足球场地建设,应当落实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发布一年之后的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体育总局、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等联合发布了有关场地建设方面的配套政策《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超过7万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5块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达到0.7块以上。足球设施的利用率和运营能力有较大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类型多样、普惠性强的足球场地设施网络。

此外,在2016年5月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上述建设目标再次被提及。

2、建设现状

为了达到上述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有关单位,在指导地方合理确定球场建设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按照“中央出资金、地方出政策、企业出服务”的方式,先后确定两批共41个重点推进城市,破解了球场建设规划、土地、融资等瓶颈难题。

2020年,专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比2019年增长233%,重点支持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成功带动地方财政性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约85亿元。

实践证明,专项行动的开展带动了全社会建设球场的热情。根据国家发改委等统计数据,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十三五”时期共带动各地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6957块,全国社会足球场地数量较“十二五”末增长了4倍。

从区域看,河南、广东、云南、山东等12个省份新建球场数均达到1000块以上,湖南、贵州、西藏、青海等10个省份社会足球场地数均增长7倍以上。

同时从球场类型看,5人制球场是“十三五”时期全国各省市新建球场时首要选择的球场类型,占比超过一半,达到了67%;其次是11人制球场,占比为16%;7人或8人制球场占比为14%;其他制式球场占3%。

从建设运行方式看,新增社会足球场中,公建公营球场占71.7%,民建民营球场占19.3%,公建民营球场占9%,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的社会足球场地较“十二五”时期提升了近3倍,初步形成了政府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足球场建设运营格局。

3、“十三五”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指导目标超额完成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1.73万块,场地总面积达到3.20亿平方米。同时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测算得出截至2020年底,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83块,均超额完成建设指导目标。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足球产业商业价值研究报告》

中国校园足球为什么得不到普及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

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

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球运动大多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在孩子发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分别是什么?

从战略角度看,新时代校园足球担负着全面育人、扩大足球人口、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和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重任,其意义十分深刻而深远。新时代“体教融合”决策部署对深入推进新时代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总结已开展工作得失,提出工作策略,为新时代校园足球的进一步深人推进起到应有的理论和现实指导作用。

一,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的发展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校园足球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表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以2019年认定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933所进行分析,较多的如山东省289所(占9.8%)、广.东省277所(占9.4%)、江苏省212所(占7.2%) ,较少的如青海省20所(占0.6%)、宁夏回)族自治区22所(占0.7%)、西藏自治区26所(占0.8%),差距较大;认定的有25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没有涵盖到全国所有的省、区、市。

2020年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188所高校中,全部都是本科高校,没有一-所专科高校。当前校园足球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城乡差别很大。各地对校园足球的认知、重视和投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发展的逻辑看,虽然不能提倡“揠苗助长”地盲目达成准入而实现可观“数量”,但是也不能忽视平衡发展的目标,毕竟校园足球是全国一盘棋,需要一体化推进,通过“先进”带动和指导“后进”,最终实现均衡发展。

二,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的发展策略

1.加强校园足球工作

新时代校园足球坚持“面向人人”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课教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指示精神和要求,大力推广校园足球,通过足球运动让“孩子们先跑起来”,借鉴校园足球已取得的可喜成果,带动辐射其他运动的广泛开展。

2.做实校园足球教学工作

课程教学是足球进校园、发挥足球运动“育人”功能的基础性工作。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的基础上,各校要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和开发校本课程,根据校情和学情开设足球课程。幼儿园教学中,以游戏为主进行开展,严格落实《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持续、科学推进3-6岁儿童足球活动;中小学每周至少安排--节足球教学课,激发更多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兴趣;高等学校通过开设公共体育足球专项课,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对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普修和专项选修足球课,强调足球运动技能习得,从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校园足球训练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对策?

踢球力度不够,出球速度漫。对快速有力的踢球动作的训练,一开始就容易忽视要求;强脚与弱脚差异太大;头球差,会顶球,但出球无目标;接停球不准确、不到位,无法快速完成下一个连接动作;球感差,不善于踢地面球比赛,喜欢踢高球;基本技术大都是原地的、静止的。

关于校园足球改革场地稀缺和学校足球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2-08-21 10:08:33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81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