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敏四川大学(金惠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金惠敏,以及金惠敏四川大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的理事成员
名誉会长:徐中玉 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
顾问:
刘烜(顾问) 男 北京大学中文系
劳承万(顾问) 男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包忠文(顾问) 男 南京大学中文系
张德林(顾问) 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曾繁仁(顾问) 男 山东大学中文系
李衍柱(顾问) 男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杜书瀛(顾问) 男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梅朵(顾问) 男 文汇报
王先霈(顾问) 男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向峰(顾问) 男 辽宁大学文学院
王臻中(顾问) 男 江苏省作家协会
畅广元(顾问) 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童庆炳(顾问) 男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胡经之(顾问) 男 深圳大学中文系
钱中文(顾问)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陈伯海(顾问) 男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
顾骧(顾问) 男 中国作协
饶芃子(顾问) 女 暨南大学中文系
黄海澄(顾问) 男 广西艺术学院
孙绍振(顾问) 男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尤西林(顾问) 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会长:
南帆 男 福建省社科院
副会长
吴炫(副会长) 男 浙江工商大学
吴秀明(副会长) 男 浙江大学中文系
周宪(副会长) 男 南京大学
夏中义(副会长) 男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徐岱(副会长) 男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方克强(副会长) 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朱立元(副会长) 男 复旦大学中文系
王一川(副会长) 男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王岳川(副会长) 男 北京大学中文系
王晓明(副会长) 男 上海大学文学院
王纪人(副会长) 男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白烨(副会长)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
罗钢(副会长) 男 清华大学中文系
胡亚敏(副会长) 女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蒋述卓(副会长) 男 暨南大学文学院
许子东(副会长) 男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
赵宪章(副会长) 男 南京大学中文系
陈思和(副会长) 男 复旦大学中文系
陈晓明(副会长) 男 北京大学中文系
陈炎(副会长) 男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陶东风(副会长) 男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鲁枢元(副会长) 男 苏州大学中文系
张政文(副会长) 男 黑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
王宁(副会长) 男 清华大学外语系
秘书长
朱国华(秘书长) 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副秘书长
吴兴明(副秘书长) 男 四川大学
曹卫东(副秘书长) 男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峰(副秘书长) 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颜翔林(副秘书长) 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高建平(副秘书长)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凤亮(副秘书长) 男 暨南大学中文系
常务理事
丁帆(常务理事) 男 南京大学中文系
傅修延(常务理事) 男 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党圣元(常务理事) 男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冯宪光(常务理事) 男 四川大学文学院
刘俐俐(常务理事) 女 南开大学中文系
刘锋杰(常务理事) 男 苏州大学中文系
吴予敏(常务理事) 男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姚文放(常务理事) 男 扬州大学中文系
张福贵(常务理事) 男 吉林大学文学院
张建永(常务理事) 男 吉首大学校长办公室
张法(常务理事) 男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玉能(常务理事) 男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荣翼(常务理事) 男 武汉大学文学院
朱大可(常务理事) 男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李春青(常务理事) 男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杜卫(常务理事) 男 浙江科技学院院长
杨守森(常务理事) 男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文虎(常务理事) 男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常务理事) 男 厦门大学中文系
林岗(常务理事) 男 中山大学中文系
欧阳友权(常务理事)男 中南大学文学院
殷国明(常务理事) 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毛时安(常务理事) 男 上海作协
王德胜(常务理事) 男 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
王杰(常务理事) 男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王长华(常务理事) 男 河北师范大学
王鸿生(常务理事) 男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蔡翔(常务理事) 男 上海大学中文系
许明(常务理事) 男 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谭好哲(常务理事) 男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赖大仁(常务理事) 男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陆扬(常务理事) 男 复旦大学中文系
陈剑澜(常务理事) 男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
马大康(常务理事) 男 温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高小康(常务理事) 男 中山大学中文系
高楠(常务理事) 男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黄子平(常务理事) 男 香港浸会大学
黄鸣奋(常务理事) 男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王确(常务理事) 男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赵炎秋(常务理事) 男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金惠敏(常务理事)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冯毓云(常务理事) 女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永清(常务理事) 男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汪正龙(常务理事) 男 南京大学中文系
理事
代迅(理事) 男 西南大学文学院
何永康(理事) 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傅莹(理事) 女 暨南大学中文系
刘光耀(理事) 男 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
刘小新(理事) 男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包亚明(理事) 男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叶世祥(理事) 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叶纪彬(理事) 男 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
吴子林(理事) 男 文学评论
孙先科(理事) 男 河南大学文学院
季广茂(理事) 男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季水河(理事) 男 湘潭大学文学院
张冠华(理事) 男 郑州大学文学院
张国庆(理事) 男 云南大学中文系
张晶(理事) 男 中国传媒大学
张未民(理事) 男 《文艺争鸣》编辑部
张清民(理事) 男 河南大学文学院
彭修银(理事) 男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朱志荣(理事) 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庆西(理事) 男 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
李西建(理事) 男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杨扬(理事) 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林兴宅(理事) 男 厦门大学中文系
林建法(理事) 男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柯汉琳(理事) 男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梁鸿鹰(理事) 男 中宣部文艺局
沈语冰(理事) 男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王干(理事) 男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建疆(理事) 男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明居(理事) 男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晓华(理事) 男 深圳大学文学院
王诺(理事) 男 厦门大学中文系
田兆元(理事) 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祁志祥(理事) 男 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
程金城(理事) 男 兰州大学中文系
罗振亚(理事) 男 哈尔滨师范大学
耿占春(理事) 男 海南大学文学院
苏宏斌(理事) 男 浙江大学中文系
葛红兵(理事) 男 上海大学文学院
许宁(理事) 男 辽宁社会科学院
谢有顺(理事) 男 中山大学
谢柏梁(理事) 男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费勇(理事) 男 暨南大学中文系
费振钟(理事) 男 江苏省作家协会
赵勇(理事) 男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邢建昌(理事) 男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邱明正(理事) 男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郑家建(理事) 男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郜元宝(理事) 男 复旦大学中文系
郭春林(理事) 男 上海大学中文系
钱念孙(理事) 男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阎嘉(理事) 男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顾祖钊(理事) 男 安徽大学中文系
高恒文(理事) 男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麦永雄(理事) 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赵利民(理事) 男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亮(理事) 男 浙江大学中文系
刘悦笛(理事)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
庄锡华(理事) 男 深圳大学文学院
张进(理事) 男 兰州大学文学院
谭君强(理事) 男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刘旭光(理事) 男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赵慧平(理事) 男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彦顺(理事) 男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吴家荣(理事) 男 安徽大学中文系
马汉广(理事) 男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文学理论和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共同构成了文艺学,即为文艺学的必不可少的三个分支。
文学理论,即是文学的理论。出于朴素的认识论,恐怕就会得出这一看法。持这一看法者大抵会认为,文学理论必定是对文学进行认知的理论,离开了文学或不指导文学的文学理论必定是没有合法性的。可是。
学者金惠敏却在多年前提出了“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一说。依其之意,文学理论虽然来自文学,但却可以不为文学“直接”服务,而依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将“文学理论从文学中疏离出来,赋予其哲学的品格绝对是文学理论的大解放。文学理论离开文学,就是驶出小桥流水、向生活的大海破浪远航。”金惠敏的说法无。
也有其道理。毕竟文学理论并非文学的依附者,它一旦发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文化逻辑发展,而后可能就独立远行。如此说来,“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也是有一定合法性的。窃以为,文学理论虽然是文学的理论。
“有文学”是文学理论的内在诉求,但“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也可能有诸多存在的理由。在认知文学理论之时,恐怕不能完全依据朴素的认识论来行事,更不能不加思考便认为“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不可思议的。
事实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思辨的对象,它其实还是真实的历史现象。回到当代文论的历史,可以发现它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对此,当如何理解和处理,这无疑需要具体分析与区别对待。
金惠敏的重要论著
论文(中外文)
1. 《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1.8万字
2. 《审美化研究的图像学路线》,《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1.43万字
3. 《走向全球对话主义——超越文化帝国主义及其批判者》,《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1.82万字
4. 《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1.05万字
5. 《作为哲学的全球化与“世界文学”问题》,《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1.4万字
6. 《从形象到拟像》,《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0.7万字
7. 《趋零距离与文学的当前危机》,《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1.8万字
8. 《在虚构与想像中越界》,对话,《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1.2万字
9. 《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现代之维》,《文学评论》2001年第6期,1.15万字
10. 《叔本华的想象论及其可能的价值》,《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1.37 万字
11.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论纲》,《文学评论》1987年第4期,1.8 万字
12.《整体与直觉——海森伯美学思想管窥》,《哲学研究》2014年第8期,第122-126页
13. 《符号与财产——对老子文本的一种后结构主义解读》,《哲学研究》2013年第8期,第49-58页
14.《球域化与世界文学的终结》,《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1.01万字
15. 《孔子思想与世界和平——以主体性和他者性而论》,《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1.2万字
16. 《从超绝到经验》,《哲学研究》2000年第10期,1.18万字
17. 《论叔本华的美学本体论》,《哲学研究》1995年第10期,1.4万字
18. 《消费时代的社会美学》,《文艺研究》2006年第12期,1.63万字
19. 《在言词与意义之间》,《文艺研究》2002年第5期,1.45万字
20. 《尼采与中国的现代性》,《文艺研究》2000年第6期, 1.33万字
21. 《主体性与另类性》,对话,《文艺研究》2000年第1期, 1.44万字
22. 《论叔本华的审美认识论》,《文艺研究》1997年第2期, 1.3万字
23. 《形而上学的毁灭》,《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第2期,1.2万字
24. 《意义的诞生》,《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0.95万字
25. 《叔本华论疯癫与艺术创作》,《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3期,1.23万字
26. 《永远的修辞性阅读》,对话,《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0.95万字
27. 《自然与文化的解构限度——思考在德里达“之后”》,《外国文学评论》2008 年第4期,1.4万字
28. 《抵抗的力量决非来自话语层面——对霍尔编码/解码模式的一个批评》,《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1.23万字
29. 《抵抗的受众诗学——积极受众论英文版自序》,《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0.71万字
30. 《“图像—娱乐化”或“审美—娱乐化”——波兹曼社会“审美化”思想评论》,《外国文学》2010年第6期,0.75万字
31. 《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外国文学》2009年第2期,0.48万字
32. 《一个定义,一种历史——威廉斯对英国文化研究发展史的理论贡献》,《外国文学》2006年第4期,0.6万字
33. 《主体的浮沉与我们的后现代性》,《外国文学》2001年第6期,0.42万字
34. 《无限的他者——对列维纳斯一个核心概念的阅读》,台北《哲学与文化月刊》2005年第3期,1.3万字
35. 《孔子的仁学:一个后现代性的阅读》,台北《哲学与文化月刊》2003年第4期,1.25万字
36. 《论叔本华哲学的经验主义》,台北《哲学与文化月刊》2000年第12期,2.1万字
37. 《科学主义与德国现代解释学的创立》,台北《哲学与文化月刊》2001年第12期,2万字
38. 《抵抗的力量来自何处;:试论戴维.莫利的积极受众论》,台北《文化越界》第1卷,第6期,2011年9月,2.8万字
39. 《孔子思想与主体性问题》,台北《孔孟学报》2002年(总)80期,1.9万字
40. 《内部感觉与自在意志》,台北《哲学杂志》2001年1月(总34期),1.2万字
41. 《尼采与现代性问题》,台北《哲学杂志》2001年11月(总37期),1.6万字
42.The Constellation of Values: A Possible Path out of the Impasse of China-West Opposition, in Telos (abstracted by SSCI AHCI), 2015 Summer (171), pp. 118-123.
43.Bashir Makhoul's Installation ‘Enter Ghost, Exit Ghost’: The Revenge of Images or Imaging, inTheory, Culture Society(London: Sage), 2012, vol. 29, 7/8, pp. 358-371. (abstracted by SSCI etc.)
44. Rubbish as a Consequence of Industrialisation, inTheory, Culture Society(London: Sage), 2011, vol. 28 (7-8), pp. 354-357. (abstracted by SSCI etc.)
45. Active Audience and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David Morley, inTheory, Culture Society(London: Sage), 2011, vol. 28 (4), pp. 124-144.(abstracted by SSCI etc.)
46. Simulacrum: An Aesthetization or An-esthetization, in:Theory, Culture Society(London: Sage), vol. 25, 6, 2008, pp. 139-147.(abstracted by SSCI etc.)
47. Redefining Global Knowledge, inTheory, Culture Society(London: Sage), 2007, vol. 24, 7/8, pp. 276-280.(abstracted by SSCI etc.)
48. Neo-Confucianism and Post-Isms, inApoklypsa, vol. 66, 2003, Ljubjana, pp.133-143.
49. Literatura kot dejianje prestopanja meje, Intervju-Dialog s Professorjem Dr. Wolfgangom Iserjem, inComparative Literature, vol. 25, Nr. 2, Ljubjana, December 2002, pp. 77-88. (注:此文塞尔维亚语)
50. The Genealogies and Possible Futures of Cultural Studies: An Interview with Tony Bennett, inCultural Politics(Oxford: Berg), vol. 4, no. 2, 2008, pp. 161-182.
51. Für einen globalen Dialogismus: Zur begrifflichen Uuml;berwindung des raquo; kulturellen Imperialismuslaquo; und der damit verbundenen kritischen Positionen, in: Rainer Winter (Hg.),Die Zukunft der Cultural Studies: Theorie, Kultur und Gesellschaft im 21. Jahrhundert, Bielefeld: Transcript, 2011, S. 197-218 .( 注:此文为德语)
1、《消费他者: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商务印书馆,2014年。
2、《全球对话主义》,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年。
3、《积极受众 :从霍尔到莫利的伯明翰范式》,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4、《西方美学史》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金惠敏为第一作者,分卷责任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汝信总负责)。
5、《后儒学转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媒介的后果 :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台湾商务印书馆繁体字版,2005年6月;人民出版社简体字 版,2005年12月。
7、《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8、《意志与超越:叔本华美学思想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初版,2007年3月再版。
9、《反形而上学与现代美学精神》,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10、 《解释学 美学 实践哲学》,译著(伽达默尔、杜特),商务印书馆,2005年3月初版,2007年3月重印(注:原文为德文)。
11、《阅读行为》,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译著(沃·伊瑟尔),主译(注:原文为英文)。
12、《史诗论》,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译著(保罗·麦钱特),主译(原文为英文)。 Huimin Jin: Active Audience: A New Materia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a Key Concept of Cultural Studies,Bielefeld: Transcript, 2012.
本书是对英国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研究,为英语世界关于这一主题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它不止是对伯明翰受众理论的学术性梳理和研究,更是对受众理论本身的推进,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雷纳·温特教授评论说:金教授提出了一个关于积极受众的新唯物主义概念。通过这一概念,他试图确证,如果我们不是局限在话语的层面上,那么受众的经验和实践,受众的本真存在,就能够得到恰当的理解。……金惠敏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解释学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使他能够开辟和展现出新的研究指向和理论视角。”(译文发表于《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第1期) 在中国当下文学理论界,直接以西文讨论西方热点问题的论著并不多见。在这方面,金惠敏先生为当代文论家们脚踏实地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榜样。对金先生来说,这是他研究西方美学和西方文论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他多年以来持之以恒地走国际化学术之路的必然结果,我们相信,这仅仅只是一个漂亮的开端,不久的将来,金先生一定会出版更多更好的外文学术著作。”(摘自陈定家先生文章)
英文摘要(Abstract):
Despite a number of retrospective works on cultural studies, to date no other book dedicates itself to the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engagement with theactive audience theoryof theBirminghamSchooland its legacies.
However, this book is no mere reconstruction of active audience theory as Huimin Jin develops new theoretical insights initially through a critical review of Stuart Hall’s classical model of ‘encoding/decoding’ and close readings of David Morley’s groundbreaking ethnographic audience studies. Questioning the discourse model of the active audience proposed by Hall and Morley, Jin elaborates a new materialistic concept of audienc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上海荣有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荣有贸易有限公司是2013-12-05在上海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太路39号1幢二层58室。
上海荣有贸易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50861546913,企业法人金惠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荣有贸易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转口贸易,区内企业间的贸易及贸易代理;贸易信息咨询、商务咨询,会务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燃料油(除危险品)、润滑油、石油制品(除成品油);化工原料(详见危险化学品许可证)、日用品、办公用品、船舶设备及配件、冶金材料、有色金属、金属材料、金属制品、电子产品、机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机械配件、线材、钢材、木材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煤炭、建筑材料、纸制品、五金交电、家电、汽车、金银饰品、汽摩配件、酒类的销售,食品流通。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上海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22070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6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上海荣有贸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关于金惠敏和金惠敏四川大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